超凈工作臺驗證方案之驗證內容及步驟說明
1.超凈工作臺驗證內容
1.1. 預確認
1.1.1. 對超凈工作臺的技術要求
由質量保證部根據產品微生物檢測條件會同其他相關部門提出對超凈工作臺的技術要求:
1.1.1.1. 潔凈級別為100級,具體要求如下表:
潔凈級別 | 塵粒允許數/立方米 | 微生物允許數 | |
≥0.5µm | ≥5µm | 沉降菌/皿 | |
100級 | 3500 | 0 | 1 |
1.1.1.2. 照度不小于300Lx
1.1.1.3. 占地面積不超過0.7m2,最小操作面積不小于0.5m2
1.1.1.4. 單人單面
1.1.2. 選型、購置
根據以上要求由工程部進行選型,并進行市場調查的層流超凈工作臺。
超凈工作臺設備主要技術參數如下:
層流超凈工作臺 | |||
平均風速 | 0.4±20%m/s | 紫外燈 | 20W×1 |
噪音 | ≤65dB(A) | 照明燈 | 20W×1 |
擾亂 | ≤5µm(XYZ三個軸向) | 電源 | 220V 50HZ |
平均照度 | ≥300LX | 消耗功率 | ≤350W |
操作風潔凈度 | 100級(美聯邦標準209E)≥0.5µm的塵埃粒≤3500顆/立方米 | ||
尺寸(mm) | 980×700×1680(寬×深×高) |
附件1:設備選型報告
附件2:設備購置申請表
1.1.3. 維修服務
服務單位名稱:xxxxx
地址:xxxxx
xxxx
xxxx
傳真號碼:xxxx
預確認結論:
確認人: 確認日期:
1.2. 安裝確認
1.2.1. 開箱驗收
整機設備于2020年09月18日運抵我公司,供需雙方負責人共同在場開箱驗收。由我方工程部技術人員按設備購貨合同和裝箱單,進行清點驗收并歸檔保存。
附件3:設備開箱檢查驗收單
1.2.2. 設備安裝
1.2.2.1. 安裝環境: 置于萬級凈化間(地面為環氧自流坪),室內通風系統良好。
1.2.2.2. 設備應平穩安放,以減少使用中所產生的振動和噪音
1.2.2.3. 應有專門的電源,按要求接好電源后可進行運轉檢查,如發現工作臺的電機沒有運轉時,檢查工作臺下部側面的電源開關是否打開。
1.2.2.4. 安裝完畢后打掃場地,用潔凈室無塵抹布擦拭工作臺各部位。
1.2.2.5. 設備安裝時應接好地線,以保證使用安全。
安裝確認結論:
確認人: 確認日期:
1.3運行及性能確認
1.3.1工作臺上的儀表及實驗中所用儀器儀表校驗情況:
名稱 | 型號 | 校驗證書編號 | 校驗周期 |
壓力蒸汽滅菌器 |
|
|
|
培養箱 |
|
|
|
塵埃粒子計數器 |
|
|
|
智能熱球風速儀 |
|
|
|
數位式照度計 |
|
|
|
噪音計 |
|
|
|
試驗項目 | 限度 | |
照度 | 正常照明符合要求(>300LX) | |
塵埃粒子 (微粒) | ≥0.5μm塵粒數(粒·m-3) | ≤3500 |
≥5μm塵粒數(粒·m-3) | 0 | |
菌檢 | 沉降菌(個/皿) | ≤1 |
平均風速(m/s) | ≥0.4 | |
風向 | 垂直層流(偏差不超過140) | |
噪音(dB) | ≤65 |
1.3.2試驗項目及限度標準
1.3.3試驗方法及結果
1.3.3.1試驗前準備
1.3.3.1.1. 工作臺的運行狀態正常,并已進行消毒;
1.3.3.1.2. 測試人員不超過兩人,并按規定更衣;
1.3.3.1.3. 凈化空調系統正常運轉30min以上。
1.3.3.2. 照度
1.3.3.2.1. 檢測要求:室內溫度已趨穩定,光源輸出趨于穩定后進行。
1.3.3.2.2. 檢測方法:按照《潔凈室各監測項目的檢測標準操作規程》中所規定的照度檢測方法進行檢測。在距離臺面0.3m的高度處等距離取三點檢測,記錄數據并計算平均值。
1.3.3.2.3. 檢測記錄
測試點 | 1 | 2 | 3 | 平均值 |
數據 |
|
|
|
|
1.3.3.2.4. 結果判斷
確認人: 日期:
1.3.3.3. 塵埃粒子
1.3.3.3.1. 方法:采用CLJ-D塵埃粒子計數器,按照《潔凈室各監測項目的檢測標準操作規程》中所規定的塵埃粒子檢測方法進行檢測。
確定采樣點數:在開機30分鐘后,離操作臺面邊緣20cm,面高10~15cm處,左至右相隔25±5cm設測試點。取樣管口面向送風口,設三個測試點。
分布如下:
|
確定采樣量:按公式VS=20/Cn.m×1000計算
VS——每個采樣點的采樣量,L;
Cn.m——被測潔凈室空氣潔凈度等級被考慮粒徑的濃度限值,pc/m3;
20——在規定被測粒徑粒子的空氣潔凈度等級限值時,可檢測到的粒子數,pc。
對于粒徑為0.5μm的粒子,其VS=20/3500×1000=5.7L
對于粒徑為5μm的粒子,因為Cn.m為0,所得采樣量無限大,我們可采取增加采樣量的方法,以確保準確性,本次確定采樣量為28L。
確定采樣次數:每點測量3次。
1.3.3.3.2. 檢驗記錄見下表
采樣點 | A | B | C | 總平均值 | ||||||
采樣次數 | 1 | 2 | 3 | 1 | 2 | 3 | 1 | 2 | 3 | |
≥0.5μm |
|
|
|
|
|
|
|
|
|
|
每點平均值 |
|
|
| |||||||
≥5μm |
|
|
|
|
|
|
|
|
|
|
每點平均值 |
|
|
|
(注:單位為 個/ m3)
1.3.3.3.3. 結果判斷
確認人: 日期:
1.3.3.4. 沉降菌檢查
1.3.3.4.1. 確定采樣點與培養皿數
因工作臺面積小,可以僅取兩個采樣點,分布為對角線上的兩個三等分點。
工作臺為100級,根據沉降菌最少培養皿數可定為(ф90mm,沉降0.5h)14個,即每個采樣點的培養皿數為7個。
1.3.3.4.2. 沉降菌的測定方法
按照《潔凈室各監測項目的檢測標準操作規程》中所規定的沉降菌檢測方法進行檢測。具體如下:
1.3.3.4.2.1. 所用儀器、設備:高壓滅菌鍋、恒溫培養箱、培養皿(ф90mm×15mm的硼硅酸玻璃培養皿)
1.3.3.4.2.2. 培養基:常用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
1.3.3.4.2.3. 方法步驟:
首先對測試儀器、培養皿表面進行嚴格滅菌。
取用兩個ф90mm×15mm的培養皿,各注入15ml培養基,分別放在測點處,開蓋暴露30min,將培養皿蓋蓋上后倒置。然后在30~35℃恒溫培養箱中經48小時培養為用肉眼計菌菌落,并記錄生成的菌落數CFU,然后用5~10倍放大鏡檢查,是否有遺漏。若培養皿上有兩個或以上的菌落重疊,分辨時仍以兩個或以上菌落計數。以上操作重復7次。
1.3.3.4.3. 檢測記錄
測試點 | 1次 | 2次 | 3次 | 4次 | 5次 | 6次 | 7次 | 平均數 |
A |
|
|
|
|
|
|
|
|
B |
|
|
|
|
|
|
|
|
1.3.3.4.4. 結果判斷
確認人: 日期:
1.3.3.5.風速及風向
按照《潔凈室各監測項目的檢測標準操作規程》中所規定的風速、風向的檢測方法進行檢測。
1.3.3.5.1.風速的測定
測點位置: 對于矩形風管,將測定截面分成若干個相等的小截面,每個截面應盡可能接近正方形,邊長不大于200mm,測點設于小截面中心,但整個截面上的測點數不宜少于9個點。
檢測方法:用熱球風速儀進行測定,具體操作步驟按熱球風速儀的標準操作規程進行。
檢測記錄:
測 點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平均值 |
數 值 |
|
|
|
|
|
|
|
|
|
|
1.3.3.5.2.風向檢測
合格標準:工作區氣流流向偏離規定方向的角度不大于14。。
測點位置:操作臺縱剖面的中心點A、距操作臺面0.5m的一個水平面的中心點B。
檢測方法:用掛絲法即懸掛單絲線的方法進行觀察,目測與畫好的14。角比較,不得大于14。角。
檢測記錄:
測 量 點 | 標 準 | 結 果 |
A | ≤14。 |
|
B | ≤14。 |
|
1.3.3.5.3. 結果判斷
確認人: 日期:
1.3.3.6. 噪音聲檢測
檢測點布置:因面積較小,故僅測工作臺中心一個點,共測三次,取平均值。
檢測方法:用噪音計進行測定,具體步驟按噪音計的標準操作規程進行。
檢測記錄:
測量次數 | 1 | 2 | 3 | 平均值 |
結果 |
|
|
|
|
結果判斷:
確認人: 日期:
運行及性能確認結論:
確認人: 確認日期:
2. 驗證結論:
確認人: 日期:
3. 驗證結果評價與建議
驗證小組成員: 日期:
確認人: 日期:
4、確定再驗證周期
確認人: 日期:
5、期待以外結果的處理方法
確認人: 日期: